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感染黴菌相當棘手。馬偕兒童醫院三年前成功救治一名心臟、腎臟、骨頭、眼球、血液全遭黴菌感染的早產女嬰,此治療方法全世界前所未見,治療方式及個案報告登上2018年11月的國際泌尿學期刊UROLOGY。
28週因大量早期破水後提前剖腹產,出生體重僅1152公克的女嬰小縈,接受早產照護的過程中,陸續出現無尿、嘔吐、腹脹等異狀,醫師照超音波詳盡檢查後發現全身都是黴菌感染,包括腎臟、心臟瓣膜、眼球、骨頭及血液皆感染抗藥性牙齦美容念珠球菌,腎臟的腎盂跟輸尿管還完全被黴菌絲形成的黴菌球阻塞,造成完全沒有尿液產生。
最後馬偕兒童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錦城靈光一閃,決定嘗試以逆行性輸尿管導管治療的方式進行尿液引流,加上抗黴菌藥物灌流,一個月後追蹤即確認無黴菌殘留。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蔡政道表示,黴菌原本就存在於皮膚、呼吸道、腸道,但是極低體重早產兒皮膚很薄、免疫力又差,照護需要使用廣效性抗生素,可能把體內的好壞菌殺光,為了營養又會注射高營養物質,黴菌就會伺機而動。
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任醫師許瓊心表示,小縈在外院接受早產兒照護的過程中陸續出現無尿、嘔吐、牙周病腹脹等異狀,轉診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後,檢查發現全身黴菌感染,包括腎臟、心臟瓣膜、眼球、骨頭及血液皆感染抗藥性念珠球菌,尤其是腎臟的腎盂跟輸尿管完全被黴菌絲形成的黴菌球所阻塞,導致無法產尿和排尿。
研究表明,牙周疾病是由牙齦下炎症反應的細菌引起的,所以牙周病技術上未必傳染性。然而,這導致炎症反應的細菌可以通過唾液傳播。這意味著,如果你的家庭成員擁有牙周疾病,這是一個好主意,以避免不共用餐具或口腔衛生設備與他們的唾液接觸。如果您發現你的配偶或家庭成員有可能的牙周問題(出血,牙齦紅腫,或口臭)的警告標誌,你可能想建議他們進行牙周治療。這是幫助保護每個人的口腔健康家庭。你應該考慮你的通用牙醫和牙周病積極參與你的牙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這個團隊的做法將有助於你的通用牙醫(誰是熟悉你的牙科和醫療史)和牙周病的(誰擁有豐富的經驗,治療牙周病)合作,量身定制治療方案最適合你的個別情況。
蔡政道表示,由於腎臟手術清除黴菌絲風險太大,加上黴菌球已完全阻塞腎盂和輸尿管,不只尿液出不來,抗生素也進不去,所幸團隊靈光一現,決定嘗試逆行性輸尿管導管治療,將F3(約1mm的外徑)的輸尿管導管逆行性放入輸尿管和腎盂處,將導管並經尿道連通至牙週治療體外,讓尿液自然流出。
除引流外,每六小時還會施以5C.C.,比一般抗黴菌藥物濃度高20倍的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灌流,把深層菌絲球清除,經此治療後,小縈隔天即有尿液排出並恢復正常尿量,腎臟功能也逐步恢復正常,沖洗灌流30天後確認無黴菌殘留即移除灌流導管。
許錦城表示,由於引尿用的引流管設計給新生兒以上的小孩,新生兒最大的難度在於怕管子放不進去,還好小縈很幸運,放進去一次就成功。此治療方法全世界前所未見,治療方式及個案報告登上2018年11月的國際泌尿學期刊UROLOGY。